笔下文学 > 砸进纷乱中 > 第277章

第277章


 年底时,庾希退,镇守山阳(今江苏淮安县),袁真也退,镇守寿阳。


 第二年,慕容忠攻打荥阳,太守刘远奔走鲁阳,之后前燕军又攻陷密城,刘远又奔走到江陵。


 桓温向朝廷请求还都洛阳,建议将永嘉之乱后流亡江南者全部北徙,以充实河南之地。


 朝廷任桓温司州、冀州、并州三州的都督,以交州、广州偏远为由,免去桓温的交广二州都督,桓温辞而不受。又加授桓温为侍症大司马、都督中外诸军事、假黄钺。


 桓温掐着朝廷的软肋,就是任性啊。


 慕容尘攻打陈留,太守袁披奔于长平,汝南太守朱斌趁虚,攻打许昌,并将其攻陷。吼,慕容评攻打许昌,颍川太守李福死,慕容评遂攻打汝南,朱斌奔于寿阳。


 364年,司马丕同学把自己毒死了,同年,慕容暐攻打洛阳。


 此时在洛阳镇守的陈佑,只有两千兵马。


 沈充,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,东晋初年官员、将领。出身于吴兴沈氏豪族。


 王敦上表讨伐刘隗,沈充招募徒众响应,被任为大都督,统率东吴军事。


 王敦阴谋篡位,约沈充共同起兵,王敦之兄王含亦催促沈充会师。晋明帝闻讯后,特派其同乡沈祯劝阻,许以为司空,但沈充拒劝,率部1万余人兼程北行,与王含会合。


 战争中,因王含按兵不动,沈充军队被晋军击败,遂逃入故将吴儒家。


 对吴儒:


 “你能顾义救我,我必厚报,若为利杀我,我死必令你灭族,不要后悔。”


 吴儒依然杀了沈充,将沈充的首级,送到了建康。


 沈充子沈劲,例当坐诛,为乡人钱举所匿,幸得免死。后来沈劲灭掉吴氏一族,如沈充所言。


 虽是为父亲抱了仇,仍然想雪父亲谋逆之耻,却因为家族背景,直到三十多岁仍无法入仕。


 陈佑遣使向朝廷告急,沈劲上表朝廷,请求去协助陈佑守城。


 晋廷遂任命沈劲为冠军将军府长史,让他自行招募士卒。


 沈劲召到一千余人,便赶赴洛阳前线。他屡次以少胜多,击退燕军,但始终不能解除洛阳之围。


 洛阳在燕军的围攻下,坚持了两年,已是粮草断绝。而晋廷又一直不肯出军救援。


 陈佑认为洛阳已经再难保全,遂决定放弃洛阳。


 以救许昌为借口,他率部众奔于新城,只给沈劲留了五百士卒,镇守洛阳。


 陈佑离开后的第二个月,慕容恪便攻陷了洛阳,沈劲被俘后处死。


 虽然沈劲血洗了父亲带给家族的耻辱,让家族得以复兴,可却是以这种方法。沈劲一人站在洛阳城墙上,看着城下滚滚如波涛的燕军时,有没有心寒过?


 连慕容恪都遗憾,不能留沈劲为前燕所用,可晋室就这么轻易的,丢弃了一个能臣,给这些在北方奋战的将领们一些支援,比授予他们任何头衔都实惠。


 再次觉得,东晋的存在,就是祸祸饶,祸祸完北方,祸祸南方;把北方民众害的陷入水生火热中,觉的不够,又跑到南方,也让南方的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中,害人害己,恐怕是中国历史中,最为糟糕的政权。


 前燕以慕容筑为洛州刺史,镇守金镛;以慕容垂为荆州刺史,配兵一万,镇守鲁阳。


 之后是桓温的北伐,这里不在累述。


 吕思勉指出,北方石虎之死引起的大乱中,晋室始终没什么作为,实际是因为晋室的大军不出,到北方与众政权周旋的,都是偏师,力量薄弱且没有后援。


 十九年的大乱中,与其是敌焰嚣张,不如是晋人在养寇,若养寇的责任,桓温首当其冲。


 前秦内,因皇位有嫌隙时,坐视不理,之后,虽然不得已平了姚襄,却仍放置河南不闻不问,任由前燕蚕食。


 当时的恢复之计,在于步步为营,徐图进取。


 桓温提出迁都洛阳时,朝廷及众官慑于桓温权势,无人敢提异议。唯有孙绰挺身上书《谏移都洛阳疏》。


 疏中:


 “丧乱以来,已有六十多年,河、洛成了废墟,中原萧条,无所归依。而到了长江以南的人,已经经历了数世,活着的,长子老孙,去世的,也是丘陇成校一旦迁都,我们将立刻处在空荒之地,要拖家带口的走过万里,进入险地。离开坟墓,抛弃了养家糊口的行当。富者,三年也将无粮,贫者,连一顿饭都没樱舍弃安乐之国,却要去习惯混乱之地。”


 其意思是,咱们晋室在北方,已经没了根基,经过这么多年,在南方刚刚建立些基业,现在却又要抛弃,贸贸然的跑去,什么也没有的北方,你个当皇帝的,带着我们这些人,跑去喝西北风啊!


 疏中也讲了迁都的办法:


 “可以派遣一名有威望的人,先镇守洛阳,平定梁州、许州,扫清河南一带,这样以来,运漕便可畅通,然后尽力开垦,广泛耕田,以积存粮食,渐渐的为迁徙者打下基础,这样,那些贼寇必然不敢来征,肯定会往远跑,即使有执迷不悟者,也是跑来送死的。”


 虽然孙绰的办法没错,贸贸然的回北方,的确要面对很多问题,但,最为关键的是,周边的前秦、前燕等政权,会给他们徐图进取的机会吗?当这些政权都是死的?


 吕思勉同意孙绰的办法,不过,狗熊倒是认为,晋室要迁都,先把自己内部整顿好,有个铁板般的中枢,才能图谋外面。


 晋室自从晋怀帝、晋愍帝倾覆,晋元帝东渡以来,中原形势,有三变:


 一是:刘氏和石氏的东西对峙,刘氏灭亡后,被石氏吞并。


 一是:石虎死后,燕与秦又东西对峙,燕灭亡后,被秦吞并。


 一是:前秦丧败后,后燕、后秦又呈东西对峙之势,两方的力量谁也强不过谁,后,南宋的开国皇帝武帝刘裕,将南燕、后秦先后攻破,但,关中刚合并,又要分离,刘裕势力逐渐衰微,北方遂入拓跋氏之手。


 不太同意吕先生的第三点。


 刘裕攻占长安时,还没称帝,还是晋室的一名将领,后,晋室“起火”了,虽然东晋的火就没灭过,但这次火,对于刘裕来,烧的有些猝不及防,有些大,于是赶紧撤回,与其他人争权夺利,大夏赫连勃勃趁机占领了长安。


 拓跋氏是攻灭大夏后,平定了四方政权,才统一北方,没占到刘裕的半点便宜,就算刘裕不撤走,他一支孤军,其前景也可以预见。


 随着北方统一,南方政权再没有踏上河南的机会,且还逐渐被北方政权向南驱赶,最后,两方据长江流域对峙。


 在桓温的入关之战中,苻健的太子苻苌中流矢而死,苻健立三儿子苻生为太子。


 第二年,苻健卧病在床,苻健兄弟的儿子苻菁,率兵入东宫,准备杀苻生自立,当时苻生在照顾苻健,不在东宫,所以,苻菁以为苻健挂了,立刻攻打东掖门。


 苻健闻变后,立刻关上端门布兵,苻菁的兵一看苻健没死,纷纷逃散,苻菁随后被抓捕,给咔嚓了。


 关于史籍中苻生的记载,现在已经有史学家提出了异议,其实不单苻生,好多历史记载,史学家都提出了异议,可惜,没有有力的事实依据,都是根据推测,因此,历史是什么样子,仍旧是什么样子。


 这里也不再对吕先生对苻生的洗白,以及对苻坚的否定,加以记述了  

(https://www.bxwx321.com/novel/fjjlR3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xwx321.com。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s://m.bxwx321.com/